潤滑油是一種技術密集型產品,是復雜的碳氫化合物的混合物,而其真正使用性能又是復雜的物理或化學變化過程的綜合效應。
潤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、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擬臺架試驗。
一般理化性能 每一類潤滑油脂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理化性能,以表明該產品的內在質量。
對潤滑油來說,這些一般理化性能如下 (1) 外觀(色度) 油品的顏色,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穩定性。
對于基礎油來說,一般精制程度越高,其烴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脫除的越干凈,顏色也就越淺。
但是,即使精制的條件相同,不同油源和基屬的原油所生產的基礎油,其顏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。
對于新的成品潤滑油,由于添加劑的使用,顏色作為判斷基礎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標已失去了它原來的意義。
例如嘉實多水溶性切削液,顏色清澈色;殼牌得力士液壓油,顏色淺黃色半透明的;美孚xp600齒輪油,顏色透明,略帶淡黃。
(2) 密度 密度是潤滑油最簡單、最常用的物理性能指標。
潤滑油的密度隨其組成中含碳、氧、硫的數量的增加而增大,因而在同樣粘度或同樣相對分子質量的情況下,含芳烴多的,含膠質和瀝青質多的潤滑油密度最大,含環烷烴多的居中,含烷烴多的最小。
(3) 粘度 粘度反映油品的內摩擦力,是表示油品油性和流動性的一項指標。
在未加任何功能添加劑的前提下,粘度越大,油膜強度越高,流動性越差。
(4) 粘度指數 粘度指數表示油品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。
粘度指數越高,表示油品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,其粘溫性能越好,反之越差。
(5)閃點 閃點是表示油品蒸發性的一項指標。
油品的餾分越輕,蒸發性越大,其閃點也越低。
反之,油品的餾分越重,蒸發性越小,其閃點也越高。
同時,閃點又是表示石油產品著火危險性的指標。
油品的危險等級是根據閃點劃分的,閃點在45℃以下為易燃品,45℃以上為可燃品,在油品的儲運過程中嚴禁將油品加熱到它的閃點溫度。
在粘度相同的情況下,閃點越高越好。
因此,用戶在選用潤滑油時應根據使用溫度和潤滑油的工作條件進行選擇。
一般認為,閃點比使用溫度高20~30℃,即可安全使用。
(6) 凝點和傾點 凝點是指在規定的冷卻條件下油品停止流動的最高溫度。
油品的凝固和純化合物的凝固有很大的不同。
油品并沒有明確的凝固溫度,所謂”凝固”只是作為整體來看失去了流動性,并不是所有的組分都變成了固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