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眼間又到了年末,相信有很多朋友都開始關注銀行卡余額,計算自己這一年賺了多少錢,又能存下多少錢。
可往往有許多人在算過之后,心里總會產生一個疑問為什么我明明沒有亂花錢,也沒有購買什么貴重物品,怎么就不知不覺花了這么多呢?實際上,這是大部分人都曾有過的體會,等到真正把賬單翻出來一對比時,他們往往又會啞口無言,發出“錢怎么這么不經用”的感慨。
真的是錢“不經用”嗎?還是因為你根本沒有存款理財的概念,這才在不知不覺中花掉了大部分的收入呢?雖然現如今都流行說富人賺錢,窮人才攢錢,但那畢竟只是一個思路。
如果一個人真的一點錢都不攢,只知道把賺來的錢花個精光,那么即使他有再厲害的賺錢能力,萬一遇到青黃不接、急需大量用錢的時候,哪有那么多時間給他去賺錢呢?所以我們認為,學會存錢和理財是每個人的必修課,無論窮富,都要學會管理自己的財產。
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三個建議,教你如何“管”住自己的手,合理花錢存錢。
做好規劃,強制存款01很多人存錢都沒有什么標準,反正工資拿到手了就花,花得差不多了,還有剩下的就存,沒有剩下的就算了。
像這一類,就是典型的很難存到錢的人。
因為他們沒有規劃,花錢也沒個底線,這種消費習慣一旦養成,就算是大手大腳,他自己也是沒什么感覺的,反而會認為“沒花什么錢”。
正確做法,應該是把收入分成三份——首先計算一下你每個月的“硬性支出”需要多少,比如飯錢,房租,水電費,話費,交通費用等等,這些都是固定的每個月必須要花出去的錢,也就是第一份;然后是“彈性支出”,比如換季的時候需要添置新衣服,周末想和家人朋友出去吃頓飯等等。
雖然這些費用具有不確定因素,但我們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做出規劃,像聚餐可以一個月最多聚兩次,衣服求精不求多,買一到兩套,這是第二份;最后就是“強制性存款”,也就是你每個月雷打不動,必須要存下來的錢,除非遇上重要情況,不然這份“強制性存款”不能亂花,一定要存下來。
以上這個劃分標準沒有給出固定的比例,還是需要大家結合自己實際的收入情況來看,畢竟賺得多自然能夠存得多,賺得少的可能第一份支出就花光了所有的錢。
但無論如何,還是希望大家心里能有“強制存款”的這個標準在那里。
哪怕金額不多,但積年累月下來,它也能成為你應急時的一個保障,而不是落魄地四處借錢。
02切忌沖動消費年底了,商家們都開始打折促銷,氣氛炒得火熱,像前陣子的雙11和雙12,交易額更是高得驚人。
而這場狂歡的背后,不知道又有多少寧愿“剁手”也要消費的沖動型選手。
對于想存錢的人來說,沖動消費是我們要認清,也是必須要避開的一個“坑”。
很多人看到打折就心癢難耐,完全不顧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這個東西——“這件衣服原價1200,雙十一打完折只要700!買!”她覺得自己省了500,但實際上她是多花了700,這件衣服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,可能要打個問號。
購買物品,先看自己是否需要,再看它是否實用,而不是一看到漂亮、網紅同款、打折這些因素就失去理智,乖乖掏空腰包。
理性消費,才是一個人尊重自己勞動所得的體現。
無論借錢投資,心里要有“數”03關于借錢給別人和投資理財產品這兩個方面的支出,個人給出的建議是,要做好“拿不回來也不要緊”的心理準備。
說得簡單點,就是不要給太多。
不要光顧著講義氣,把自己的大半積蓄都借給別人,也不要輕易購買大量的所謂高回報理財產品。
因為這兩件事,有沒有回報還是未知數,但絕對是高風險的支出。
當然,提到這一點,也不是說讓大家當一個冷漠的一毛不拔的鐵公雞,只不過面對類似這些高風險的支出時,心里要有數。
一要做好心理準備,二要量力而行,不要為了面子和貪婪買單。
很多朋友總覺得理財是有錢人才做的事,自己錢又不多,不用刻意去規劃這個規劃那個,這種想法很明顯是錯誤的。
正是因為他們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,才會產生“明明沒有亂花錢為什么存不到錢”的疑問,實際上你有沒有真的好好花錢呢?問問自己吧。
內容來源網絡,版權歸原創者所有。
如有侵權,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。